报道:王东红
网络编辑:郝枫
一尊尊造型古拙的青铜甁上,斑斑点点的绿色锈迹,仿佛在淡然地诉说着延续多年的传奇;一把把黝黑精致的铁壶上,金光闪闪的龙凤麒麟,俨然是骄傲地展示着美丽的鳞甲羽毛……此即“鎏金”的神奇所在。10月10日下午,记者就是在摆满这些物什的一个文印店内,采访了我省著名铜鎏金专家、朔州市铜鎏金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怀仁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肖岗。
提取金箔与鎏金结缘
鎏金作为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始于春秋战国,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待加热使水银蒸发后,金便附着在器面不脱。千百年来,该工艺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塔台及佛像等的装饰上。20世纪80年代末,鎏金器价格迅速上涨,而今,鎏金物已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肖家与鎏金技艺的关系要从清朝咸丰元年(年)说起。当年,举人肖钰成为怀仁知县,肖家由武汉江夏迁至怀仁,子孙各有所成,其中,肖岗的先祖习得铜鎏金技艺。肖岗从小就为爷爷打下手,耳濡目染之下,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成为这门古老技艺的第六代传人。
年,肖岗毕业后被分配到怀仁县文管所。在这里,他边工作、边研究、边实践,努力汲取知识,总结经验,试图完善祖传的技艺。年和年,他先后前往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进修。
青铜器爵杯除锈心血的凝聚
成就事业,需要坚定的信念加上毫无保留地付出。为了传承这门技艺,肖岗付出了很多。20世纪90年代,他多次前往北京、天津寻访名师。一般都是周末坐火车去,买不起卧铺,甚至因没有座位,只能在车厢连接处铺张报纸熬一宿,第二天跟老师学艺,晚上再坐火车回来。
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让他最难过的是家人也跟着受苦。鎏金的材料很贵重,当时肖岗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四百元,可最便宜的沙金一克也要90多元。一件器物别说全部鎏金,稍作点缀就要十多克黄金。除去日常家用,他半年的工资只够做一件。而且,在杀金过程中,稍有不慎,这些黄金就会毁于一瞬。
最让肖岗担心的是鎏金过程中对身体的伤害。铜鎏金过程中,需要通过烘烤使与黄金熔融的水银蒸发掉,极易导致操作者汞中毒。“祖辈相传的秘诀是在杀金的过程中,含一口白酒。但实际上没什么作用,只能尽量避免呼吸。而现在主要是戴上防毒面具、安装排风扇来进行保护。”肖岗说。
抹金当好传承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26年来,肖岗已修复七八十件有文物价值的青铜器,60多件鎏金作品,有国家级3件。年,肖岗成为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年,肖岗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鎏金”代表性传承人。年,肖岗的鎏金工艺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铜鎏金省级项目。
仿古鎏金青铜壶传统铜鎏金工艺在文物修复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为了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他让儿子肖逸夫接受了技能培训。现在,肖逸夫已经能够独立完成鎏金制作全过程。下一步,肖岗打算开设传统技艺学习班,兴办一座中型鎏金工艺企业,面向全国招收对这门传统技艺感兴趣的学生,努力将这项惊艳了几千年的技艺传承下去。